为什么不是中期答辩-续?
本来看了看我的中期答辩,想接着说的。但是后来想想,从去年大三开始到目前,在我身上真的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。这五分钟我是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分配。所幸我当时在听李雪琴的脱口秀段子,我感觉,如果说德育论文完全代表了“我想说的”,那么这个德育答辩应该在“我想说的”和“大家想听的”之间找一个平衡。
学习的乐趣
我喜欢游戏,但是我很少玩游戏。因为我是个很容易对固定模式感到厌倦的人。比如绝大多数游戏就是工作量证明——在近似的初始状态下,更多的练习可以获得更多的回报。当然以上吐槽只是针对一小部分游戏。
但还好,学习似乎是一个反面——学习就是适应新的模式。因此我很喜欢这种新奇感。而计算机科学也是关于模式的学科,抽象与封装是无处不在的。如果有一些任务需要我写十个类似的函数,我就可以写一个生成这十个函数的高阶函数,这便是我的游戏。
这四年上至软件工程、下至电路设计我都探索了一遍,未来我将把目光专注到机器学习和分布式系统两个小的领域上,继续我的探索。
选择决定命运
刚刚说道由广度优先搜索转到深度优先搜索的学习方法,其实是因为我渐渐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:在大家能力都差不多的情况下,你想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就看你如何分配自己的精力。
这就非常像是在点技能树了,所以说:选择决定命运。
然而人生选择不是贪心算法,而是随机森林、是贝叶斯估计,每一个选择都是权衡,都是这样一句发问:“what's the price?”
但很遗憾,在这场游戏里我没有上帝视角。我只能选择不会后悔的那一种。
后悔的事
我犯过很多错,其中最后悔的是对他人带去伤害的那些。
很多时候,你既不是那样的人、也不想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,但是巧合却让一个行为在两个时空中解读出了不同的含义,伤害或者说错误就这样产生了。
伤害发生以后,我不会试图掩饰什么、也愿意承担其中的后果。但是如果还有如果,我会小心翼翼地避开它。
友谊
伤害的对象往往是“友谊”,所以这让我想到我对友谊的理解的转变。
从中学时代开始,我的身边就有这样的声音:大学的友情就没有那么深了。如果从中学的角度来看,确实,很难很难有一个人会形影不离地陪着你走过四年时间,除了辅导员。
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友谊的实质没有变。我们作为一个多维向量,在每一个维度都与另一条向量有短暂的相交,并期待在另一个维度能再次相遇,这就足够了。所以即使很长时间不联系了——很正常的事——我也不再觉得陌生是一种隔膜。
爱情
当然,也是有那样一条独一无二的向量,会让你觉得概率论在此刻似乎失效,因为你是这个世界最幸运 or 最不幸的人。
对于我来说,我的四年、甚至十年时光都是和同一个人度过的。但是这四年的故事却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起承转合,也让我成长许多。我从她的身上看到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可能性,原来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。
只要平凡
说道每个人的精彩,我想到四年以前,当我们宿舍谈论到德育开题的时候,舍友说自己的班上有个人介绍她喜欢做手工。当时我们把这个当成段子,但是如今想想,这个爱好真的是一个很好的爱好。
四年过去了,身边的同学有的继续学业、有的走向社会、有的还在准备二战、有的没能走完四年的学习时光。有的人还在求学的路上,但是有的人已经在其他路上找到了归宿。但是我觉得每个人的人生都很不平凡、很有意思、也无法与另一种人生比较。我深深的祝福每一种人生。
操作系统与时间管理
现在我关闭了朋友圈、只是偶尔会从朋友口中听到谁或者谁们的故事。但是更多的,我会专注于自己做的事情上。
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的目标是活成一个操作系统,用时间片轮询的方式让自己的线性时间并行推进多个任务。在这里我从 GTD、OKR 等时间管理模式上学到了很多。不过这要是展开说又是好几个五分钟的事情了。
总之,我时常感觉自己仍然是一个学生,只不过面对的不光是学习本身,还有全部的生活。